close

 

mini_magick20171009-3574-fz8psy.jpg

BPM海報照。圖/圖片轉載自網路

 近年來,同志(LGBT族群)人權議題在許多人的努力下,逐漸走出被社會忽略的陰暗角落。但同志議題的浮現,像是對傳統保守的華人文化投下激起漣漪的巨石,隨之而起的則是許多關於愛滋、傳統價值的討論。或許也是這樣的略帶對立的氛圍,我想更深化自己對愛滋病的認識,也順便支持勇敢選擇爭議題材的電影吧。

 所以來說說這次看BPM的一些感受吧,以下有小雷,不想爆雷勿看。

 

 


 BPM其實完全不如我預期的是感動人心的勵志濫情片,也不刻意用可憐故事提醒大眾對愛滋的關注或是對患者的同理心。其實看的過程中就自覺無法徹底明白導演的手法,或許也遺漏了許多影片內涵,不過還是有不少值得思考之處。

 整部片以愛滋平權聯盟的社會運動作為劇情主軸,從預告片中大家可以看見愛滋平權聯盟對梅爾敦藥廠的怒吼,不過片中其實導演相當持平,不刻意刻劃與反方的對立也不渲染仇恨。此外導演也不刻意美化或神聖化社會運動(人士),除了他們鮮活而不矯揉崇高的個性,片中也花上不少篇幅呈現周會時的互相激發、歧見、爭執等等(男主甚至還與聯盟主席交惡),也相當地描寫了社運並不像大眾所認為的理想化與完美。

梅爾敦.png

愛滋平權聯盟透過行動控訴梅爾敦製藥刻意不公布研究結果。圖/翻攝自Youtube「坎城70評審團大獎《BPM》台灣官方預告:2月14日 正式上映

 

 BPM首先使我特別深思的是「社會運動的手段」,社會運動的訴求對象是誰呢?是執政者、是對立方(藥廠等)、也是社會大眾,那怎麼樣的社會運動又才能最有效的傳達理念並與三方進行有效的溝通呢?其實片中得以看見,聯盟在訴求的過程中偶發的激進或是意外的暴力,這樣的呈現一方面使他們更寫實、更有人味,也不禁使我們思考,雖然非暴力、平和、或甚至合法的抗爭是最為社會大眾所接納,但是不是那些體制外或不合乎主流規範的抗爭才更能有效地打入眼簾呢?

 除了社會運動的呈現外,同志間輕易發生且頻繁的性愛、活動結束的狂歡、不遮掩的描述性,這些容易使同志標籤的事實並沒有被過度美化,赤裸裸地呈現甚至使小編擔憂現場的觀眾會無法接受。導演使用許多絢爛的光影、搖晃不安定並不斷切換的鏡頭來描述狂歡,每個人迷留的眼神、互相碰撞的身軀,除了是人真實慾望的展現,也似乎暗示著性愛氛圍的當下並不存在理智、不存在思考,只有滿溢享受當下的慾望。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幕,大概是西恩以鵝口瘡為由拒絕納森的親吻時,納森卻不顧感染風險執意與西恩接吻,這是浪漫、不拘小節、無所畏懼的愛,但或許也是愛滋無法被遏止的緣由。

 

愛.png

納森親吻西恩的畫面(算是這部片比較「清淡」的場景了)。圖/翻攝自Youtube「坎城70評審團大獎《BPM》台灣官方預告:2月14日 正式上映

 西恩在述說自己故事的時候提到,不能推卸責任給(不戴套的)對方,自己也有百分之百的責任。其實自己現在對於愛滋議題仍然相當矛盾,當獵巫的人們盡其所能攻訐愛滋患者、努力歸咎一切於患者的劣根性時,我無法大聲地為他們吶喊,卻也難以忍受那些惡意襲向早已脆弱的他們。雖然看完這部片我仍舊無法摸清我的想法,但或許自己更能走進患者一些。即便日復一日地活在藥物治療、歧視、幾近毫無希望的人生,他們仍在支離破碎的未來前堅強地站在一切的風口浪尖(甚至是遭受同志的排斥與另類歧視),這樣的勇氣真的值得也需要那一聲簡單的「HIV+OK」阿。

 

歧視.png

對愛滋的歧視仍然無所不在,並沒有隨著1980、90的社會運動消弭。圖/翻攝自Youtube「坎城70評審團大獎《BPM》台灣官方預告:2月14日 正式上映

 

 雖然一直認為這部片相當不避諱任何可能引起反感或標籤的現實,不過對於納森還是難免有過度美化人性之餘(那樣的無私令人羨慕也令人惋惜)。在現實社會中,即便是應與患者一陣線的醫師、政府、社工、家人,如此包容、奉獻、毫無偏見的愛存在嗎?還有對於愛滋患者的刻劃,除了強調他們也是人,更不斷地像觀眾拋出他們也能擁有活得用力且精彩的人生(或甚至活得比我們更加珍惜與痛快),他們一樣有夢想、一樣想使自己活地燦爛、也一樣害怕死亡與痛苦,這正是120 beats per minute吧。關於西恩的結局,導演沒有童話式地營造美好的奇蹟,只是如實地紀述西恩曾經的燦爛熱情,而愛滋終究熄滅了他奮力燃燒的烈焰。即便西恩希望自己的骨灰也能夠再燃盡最後一絲餘燼,但誰會在乎、誰又能夠真的改變什麼呢?
 

社運.png

身受病毒侵害的西恩為愛滋平權燃燒自己日漸垂危的生命。圖/翻攝自Youtube「坎城70評審團大獎《BPM》台灣官方預告:2月14日 正式上映


 最後忍不住回到電影的大主線「社會運動」(明明是愛滋?),到底什麼樣的手段是才是有效的?什麼樣的手段才能夠同時不激起雙方或第三者的仇恨?什麼樣的社會運動才能真正改變這個充斥著不完美的社會呢?嗯,其實看完電影不如自己預料地慷慨激昂,反而有些無力,在這個充斥惡意的世界,有一天也可以變得美好嗎?

DSCF5990.JPG

看電影當日即附贈「彩紅包袋」,這是世界上最美的紅包袋,沒有之一。圖/王昱翔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BPM 愛滋平權 同志
    全站熱搜

    羊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