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遠見雜誌總編輯李建興

剛剛上來之前,我還在跟交通專家談。剛剛副市長就說,只要生活在城市,大家都是交通的內行,因為大家對交通都最有感。我們私下交流就說,中秋連假到底過不過關,大家意見不同,雖然小塞但不嚴重。

 

所有交通問題都是都市居民非常關心的,2030年有六成人口集中在都市,交通就是城市的問題,也是個人移動的問題。2017年封面,曾寫過「別讓捷運變劫運」,2016年小英剛上任、2017年就有前瞻、8800億經費,其中4200億要用在軌道交通。

 

當時,的確軌道交通是當時解決交通問題的王道,因為台北捷運成功、房地產發展、移動更方便。但當時我們就提出幾個問題,凸顯我們非常王道的捷運,其實有經費問題。包含重軌捷運,如果地下化的話,要50億元,連台北捷運都無法自負盈虧。全球真的能用跳箱收入、自負盈虧的只有東京捷運、香港港鐵、上海捷運。其實經費是非常大的問題。

 

其次是國產化問題,台灣捷運系統非常多種,如果無法系統化、仰賴國外打造,就成為問題。

 

第三,可及性問題,有調查指出,做了捷運之後,台灣汽機車自有率很高,可見,dtd,捷運的可及性似乎無法解決。
 

當時寫完專題,收斂出的結論,如果有自駕車、電動車、共享,或許就能取代捷運、解決弊病。

 

以自駕、電動車來說,有幾個特性,第一是綠色第二智慧第三,共享第四方便。台灣到底有沒有機會?台灣雖然是機車王國,但汽車落後許多國家。

 

不過將來電動車產業,台灣有後發先制的條件。首先,我們有很強的ICT產業,對未來智慧移動有好的立足點;其次,台灣擁有蠻成熟的市場,每一戶有兩台機車、一台汽車,高於世界平均值,所以台灣有豐厚的市場底蘊;第三,因為它方便,市場接受度也高。

 

遠見雜誌副總主筆林鳳琪

一開場就點出,為什麼這次啟動調查的關鍵,一是人口問題,都市人口越來越多,聯合國推估,2030年有六成集中在都市,但台灣更嚴重,有七成人口住在六都,可見交通挑戰更大。第二,電動車的時代,如果關心交通產業,特斯拉的市值甚至超越世界百年車廠;第三,自駕車技術越來越成熟,現在有些車款都有LEVEL2的智慧駕駛。

 

這次主要針對六都,年齡超過18歲以上的調查。

 

六都現況,這邊可以看到,我自己調查完蠻驚訝,六都民眾81.1%仰賴私人運具,占比非常高。仰賴大眾運輸工具的也有四成四,六都的使用習慣來說,雙北使用大眾運輸高於私人運具。

 

台中以南,私人運具高於大眾運輸。

 

先帶大家看,下面這張,有八成一使用私人運具,到底使用哪些交通工具,我們也蠻膽戰心驚,有69.5%日常交通是騎乘燃油機車、53.7%是燃油汽車,這會衍生我們六都民眾最希望加強的問題。

 

我們再去看比較特別,六都裡面燃油汽車高於騎車的其實是台北和桃園。

 

六都裡面,開車比例高於騎車的是台北跟桃園。新北市兩者比較接近。台中以南就很明顯,比例高出兩成。

 

我們再去問,日常通勤族最在乎哪三個要件?

 

最在意的是安全、可及性、通勤時間。但我們問到有待加強,變成安全、環保、通勤時間。我們也找了專家解讀,其實民眾日常通勤在乎安全和可及,但因為環保有待加強,是別人的責任,它其實在乎,但不在第一個選項。

 

安全性,最在乎的是台南市、最在乎可及性的有六成一。台南比較以私人運具,對於安全性很在乎。

 

待加強,台中認為最有待加強第一名是環保,表現台中市民認為環保不OK、要加強。

 

交通政策、交通工具、交通建設、交通服務。交通主要是便民和環保。交通服務,希望有一套能夠減少塞車、事故的智慧管理系統。

 

交通政策便民,台北桃園都超過五成。交通工具,新北對綠色交通工具期待很高。
 

產官學專家對談

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兼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Gogoro產品長彭明義

李:

其實智慧移動不管是電動車、共享機車,其實包含非常多面向,因為是一個國際趨勢。所以今天也請來台灣智慧移動協會,同時也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從它的角度幫我們分析國際情勢。

 

新北市是全台灣人口最多、超過400萬,每天通勤到台北市,還有新北市自己區跟區之間的通勤是非常大的難題。我們吳副市長是非常大的專家,等會可以來請教,暨是未來趨勢、國際問題,同時也是城市問題。

 

鳳琪報導提到,尤其北歐在非常多國家會開始用電動移動工具取代燃油工具。所以為什麼特斯拉會大漲,有很多很多競爭對手出來,產業角度也非常重要。Gogoro

 

世界大局勢的問題,其實2050年之前,大概全球會友2/3、七成人口集中在都市。更不遠的2030,會出現43個千萬人口的大都市。現在還有5g發展,對於智慧移動、車聯網想像更不同。國際上解決交通問題,現在有哪些變化?

 

吳:

2050年2/3居住在城市,其實排碳量也是佔到2/3左右。所以巴黎協定,希望每年減碳7.6%,才能維持1.5度的溫升,在大架構下,不管從國際社會責任、本土需求來講,未來移動方式都需要重新布局、調整。

 

今天題目叫未來移動,一般來說特斯拉是未來移動象徵。開一台特斯拉,它是電動、最大好處是沒有空汙,但雖然沒有空汙,在塞車路段、塞到後面沒電也沒用。

 

所以談未來趨勢,第一個是環保、空汙。第二個是能不能節電、背後發電減少排碳量。第三,為了用更少的電,路徑的規劃、大環境的交通建設需要非常健全,我們不希望拿5G手機在非洲使用,所以要達到未來移動方式,除了載具之外,大環境的交通建設也要配合新的要求。

 

所以,環保、智慧,最後共享。我們一般講交通需求都是door-to-door,從你的家到辦公室之間,大多數人可以整合需求叫公共運輸。但,如果沒辦法整合成公共運輸,過去沒有智慧工具很零碎,但現在有智慧工具、有很多app、很多ICT,可以把最後一哩,透過智慧方式、提供很多共享需求。
 

所以未來,環保、智慧、共享的需求,是左右未來、直到2050年,決定性的發展因素。

 

李:其實城市治理不簡單,它剛剛點出來,智慧移動是個環保、智慧和共享的議題。共享也要把最後補齊。最後一哩路如果無法完成,大家的使用頻率就不會這麼高,從世界的觀點,王理事長、副院長怎麼看?

 

王:

剛剛提有關世界,武漢肺炎有五去,去全球化、去實體化、去官僚化、去污減碳、去弱從強。最重要是去汙減碳,你看特斯拉為什麼麼股票大漲?因為新冠肺炎需要社交空間,很多人不敢搭大眾系統,所以開始有電動汽機車、自行車,捷安特、美利達賣得好的不得了。

 

第二,我們台灣汽車失去很好的機會,因為台灣相對來說我們沒那麼愛國,因為我們汽車一年有40萬輛、國產車的佔有率不比進口車。20年前調查,40個人中用台灣自己手機、電腦的數字寥寥可數。它們說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們汽車也很無力、性駕比不如進口車。但,我們的電動車、機車,你看我們的設計、品牌是領先世界的,我們失去汽車的機會,但要給國產電動車好的機會。

 

這裡也提到環保,台灣一般人重視環保,但認為安全最重要,因為認為環保是公共財。但,其實每天移動汙染也是重大的汙染源,如果老百姓不關心自己健康誰來關心,老百姓關心才會給政府壓力、政府才會制定相關政策往前走。

 

這裡提到,台中人為什麼重視環保?因為我是彰化人,我本來想退休回到彰化、台中去住,但台中污染很嚴重,我有四個表姊中、兩個表姊得到肺腺癌,鹿港在台中的下風處,可見我們環境嚴重惡化。如果不關心汙染,將來老百姓健康出問題。不給政府一點壓力不行。

 

國際趨勢,全世界環境汙染,永續環境、保護民眾健康是個普世價值,也是先進城市努力追求的目標,像美國最近加州汙染嚴重,加州州長就公布行政命令,規範2035年銷售燃油、柴油驅動的機車通通禁止,因為加州很多地方環境嚴重惡化、在美國敬陪末座,所以需要強大的政策力量,才能降低汙染和排放標準。

 

電動機車的排放量,是六期機車的1/32、七期環保機車的1/28,所以現在騎機車是32、28倍的電動機車汙染,是個潮流。

 

第二是智慧化,智慧透過數據分析,可以分析哪個是比較好的路線。政府可以規畫大眾運輸系統好的路線;企業,可以合作,比如保險公司給予優良駕駛降低保費;消費者來看,如果給你一些好的路線,就可以避免塞車,最後一哩路,到城市裡面,就能降低汙染;共享上面,台灣的共享機車很領先,不論ˋi-rentwemoGoshare都是,從單車、機車到汽車,下一步,要讓所有叫車都電動化。
 

現在Uber公布到2030年要零排放,到2040年,叫車平台叫到的所有車都是電動汽車。

 

台灣則是走在全世界尖端,不能再放棄汽車之後的重要機會,現在電動機車是台灣的驕傲,將來我們的品牌形象。而且,台灣最強的是ICT,每一戶都至少有兩部機車,強強聯手,不但可以降低汙染、產業升級轉型,最後可以告訴全世界,我們是電動化、智慧化的典範。

 

李:像理事長說的,台灣很有機會、不同於過去發展燃油汽車。產品第一線,Gogoro的產品長,想問台灣的優勢點在哪?台灣的產業第一線在做什麼?

 

彭:產業的話,2019麥肯錫發表一個研究,交通產業未來四個走向,第一電動化、第二聯網連結性、第三自駕、第四共享。剛剛提到特斯拉為什麼大漲,就是因為它四個全中。如果麥肯錫發表文章,有間公司全中、不漲都奇怪。

 

事實上,電動化部分,世界各個國家的陸上交通基本上全都往電動化發展。平常從台北到高雄,如果搭高鐵、火車,基本上都已經電動化。短程,捷運也電動化。未來會看到更多大型運具電動化。甚至飛機也電動化。

 

除此之外,遠見調查指出私人載具比例非常高,但私人載具的汽機車也在電動化。如果再加上公車放上去,台灣公車電動化比例也越來越高。所以當中反映兩件事,一是節能,如果從發電角度來看,每一公升汽油發的電來推動電動載具的距離,比一公升汽油放到汽車中多了兩倍,所以效能上有差異。

 

繼而也會影響排汙的差異,你燒一半的油發電,就可以推動同樣的距離,自然而然排碳也會更少。

 

另外,節能減碳跟排汙要分開。二氧化碳只是地球暖化的元素、不會危害健康,但汙染像是PM2.5、一氧化碳、硫化物,這些會傷害人體。地球暖化是比較長時間的影響、對於地球的影響,對人的影響是汙染。汽油車跟電動車在行駛中製造的汙染差異很大、相差2030倍。

 

且,所有汽油車都在路邊行駛,路邊汙染才是影響每個用路人最大的部分。即便大家可以選擇各自的生活型態,但有個東西,你地位再高、錢再多都無法選擇,空氣。你走在路上,不管是達官顯貴、平民,呼吸的都是同樣的空氣。如果空氣有汙染,就是有汙染。節能減碳和排汙分開來看,電動車不只減少碳排,還減少汙染。

 

再來,聯網。車輛聯網後,不只資料蒐集、資料判斷,還能夠聯網車輛預測前方的緊急狀況。現在講V2X,希望有天在路口,即便視線上看不到車子,但因為聯網,會在儀表板上出現警示、減少交通意外發生。聯網遠一點,車子變聰明;近一點來想,車子變安全。

 

自駕,離我們比較遠、讓車子自己駕駛,希望有一天計程車不用司機、公車自己會開,我們的使用效率更高、開放時間更長。從這些方面來說,自駕很方便,但也要考慮交通環境,台灣相對來說車主太多,有1400萬輛機車、800萬輛汽車,密度相當高,幾乎是1:1,自駕還要考慮很多東西。但長遠來說是重要方向。

 

最後,共享。如果沒有人幫你開車只好自己開。上下班來說,不管騎機車、開汽車也好,一天兩個旅次。但現在goshare,一天可以做到六個旅次、換六次停放地點。如果有更多共享運具,所需要的車輛數就會減少。

 

從這四角度來看,未來城市大家都想做到問題上說的,環保/電動化、智慧/聯網、自駕、共享。

 

李:我對於騎車上班感同身受。其實機車對於愛漂亮的人來說,身體會臭臭的,我開車要面臨停車位問題。共享發展很好,例如到高雄,搭高鐵之後可以轉成共享,會是進步城市象徵。

 

說到進步城市,新北市其實地理、地貌、人口都很複雜,交通的運籌帷幄是個系統問題,包刮在後台、減少車禍率、交通順暢度、行動支付方便性,考驗城市如何整合系統。

 

新北市有推動2030年的願景。

 

吳:

要達到未來移動,政府角色非常重要。

 

為了舒緩都市壅塞,新北一直在發展智慧運輸中心,希望應用大數據、物聯網改善交通。要做到,我們要整合多元的數據,比如感測器資料、街口監視器、每個人手機的速度感測器。種種不同的多元資料,甚至將來包含無人機回饋的資料彙整起來,才能做大數據分析。就會知道什麼時間、地點,哪裡會塞車,並規劃改善。
 

有時候會有一些臨時產生的,比如哪裡有油罐車漏油、交通事故,還要有戰情中心隨時掌握狀況、跨部門協調,有時候可能需要公路局、環保局、救護人員整合,必須要有戰情中心。所以新北市一直在規劃完整的戰情中心,因應各種狀況。

 

還有一些系統性問題,需要跨縣市整合,比如汐止、林口,就要和台北市、桃園合作解決。除了市府智慧運輸的大框架,我們也在發展自駕車實驗,我們在淡海、全台灣第一個智慧巴士實驗,從8月到營運到12月,要蒐集更多使用者資訊,對未來制定政策、產業發展有更好發揮。

 

共享運具也是未來重要手段。最近也通過新北市共享自治條例,包含irent、wemogo share,都在新北市的條例架構下運行。我們也和gogoro合做新模式,我們在新北市的青春山海線,從北海岸到東北角連線,合作go share dots,隨借隨還的模式。到了景點,需要時間比較長、需要距離較長,這個模式也促進我們景點觀光效益。

 

當然其他設施,像剛才鳳琪提到,民眾需要資訊平台,新北市這方面做很多。包含停車場智慧化、智慧站牌等。未來5G發展後,包含很多智慧化設施、充電站,未來都會整合在一起。希望未來移動的發展方向,會在新北市2030年願景裡面,更貼近民眾需求。

 

李:go share進駐新北市,彭產品長,go share跟新北交通願景扮演的角色。

各個城市有不同樣貌、問題,

 

彭:

剛剛副市長介紹很多,其實go share在新北落地,城市裡有隨借隨還的車子,這個月希望可以布建達2000輛車子。城市跟非城市的共享載具概念比較不一樣,交通學上,有以運輸為導向的開發計畫。白話來說,在新北市買房子,捷運站附近比較貴,因為大家都想方便,但捷運站一公里、兩公里外、到下一個站之間的距離,房價相對不會這麼貴,因為離捷運站遠,但你會覺得不方便。

 

其實go share就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下了捷運站,可以拿到共享機車,騎三、五分鐘到家,就等同把捷運站熱點、透過共享最後一哩,擴張出去。換句話說,新北市居民就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即便離捷運站遠一些,便利性也不會喪失、房價又便宜。這樣的空間挪移,就是我們希望共享機車可以幫助進到城市裡面上班、回家的最後一哩路,成本很低,卻讓生活品質變高、整體生活負擔降低。

 

如果場景拉到郊區,就是跟新北市合作的青春山海線,是從淡水起頭、像東、沿海岸線延伸到基隆,將近百公里的路程。過去要到這邊玩很辛苦,因為自己不開車,到這邊動彈不得。但現在沿著近百公里的山海線,設立11個可以定點租還的點,有車也有換電站。

 

所以任何想去北海岸玩的人,它可以直接進入到11個站點中任何一個站點,取得車子、開始橫向移動,你就有好心情,可以隨時騎車、移動、停下。過去要打通這種廊道,可能要設定公車班次,像旅遊公車,但旅遊公車有發車、末班車時間、班次限制,過去設立後利用率也不高、成本又高。
 

但現在透過共享機車釋放,這條線可以補起來,大家運用成本低、市府管理成本也低,業者也很樂意配合市府,在不同位置做不同調整共享機車,滿足大家共同需求。所以會為了不同縣市、需求,配備不同車子。青春山海線,全部都配備250C.C.的重型機車,騎的速度可以快一點、可以爬山、雙載,但市區60%以上都是輕型普通機車,任何人只要下班都很容易找到車位、有汽車駕照就可騎。我們也會考慮使用者需求不同置放。

 

李:現在自駕車、共享機車是王道,台灣的相關產業發展進程?

 

王:

我們汽車不見得領先全球,但電動機車領先全球,因為台灣電子業表現非常好。所以,電子業結合機車,我們機車也很強,等於強強結合。你看特斯拉漲這麼多,其實特斯拉75%供應鏈在台灣,所以如果特斯拉有機會的話、台灣的汽機車零組件有很大機會。

 

所以汽機車,台灣不管從品牌、形象、零組件組裝、研發,其實是一條線,特別是傳統的燃油機車跟電動車不一樣。傳統機車在電子化過程比較拼湊、沒辦法一體成,但我們電動車本身很多電子零組件,就是電子產品,比如很多附加ict、聯網功能,其實都是電子產品。電子產品上面要做很多運算,都很容易運用。
 

但傳統機車來說,容易有適應不良。所以,台灣透過智慧化、電動化……。特斯拉為什麼漲那麼多?就是因為創新,又有年輕人的時髦。特斯拉裡面有四種模式,加一個功能、加幾十萬元,最後,自駕車在高速公路上,甚至到交流道可以自動引導下車。像最近加州大火,它如何解救汽車?本來300公里限制,它可以利用直升機協助解鎖,讓你時速可以到500公里、自動逃離現場,所以特斯拉是個創新、時髦載具。

 

回過頭,為什麼我們電動機車將來有這種功能?包含電動化、智慧化、時髦。如果可以把機車,衍變成創新、時髦的代名詞,台灣其實產業就很有基礎,我們的ICT、傳統機車工業,如果可以聯手,從電動化、智慧化、時髦創新,甚至全世界都知道這是潮流、關稅都很高,如果政府可以透過自由貿易協定,降低關稅,讓我們產品可以出口。

 

經濟學說規模經濟,像我們電動車大概40部,如果可以出口到印尼、菲律賓,將來規模經濟,台灣就會像另一個我們電子業一樣,可以出口。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但我們生產全世界的筆電、手機,這就是因為出口加上內需擴大規模經濟,產業就有競爭力。所以政府政策讓企業願意發展;很酷,讓年輕人愛用、覺得驕傲。這樣聯手的話,台灣機車就會有新的契機。

 

李:最後,國家對、系統整合概念,新北市走的很前端,必須要跟台北市、北北基桃系統整合,否則跨城市會成為問題。區域整合要做什麼工程?產品問題,產品長,不管電動汽機車廠商很多,但擔心系統各自為政,電池、平台。

最後,王理事長,台灣國家對議題很熱,但除了幫自己之外,還有話語全的能耐嗎?

 

吳:

未來移動發展,一定要透過城市間的交流協調,現在我們和新北、桃園、中央都有交流平台、解決問題。另外,補充一下產業觀點,電動車領域真的是台灣非常大的機會,原來汽車產業結構分工很細,過去說的中衛體系。但未來,電動車可能會打破這樣的產業架構,變成資訊產業的分工模式,可以想像未來或許台灣整合起來,可以發展公版的電動汽機車,甚至跟其他國家、因為很多汽機車產業都有在地政府保護,也牽涉在地就業。如果將來有設計好公版的產業結構,事實上可以複製第二個ICT產業,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有很大幫助。
 

對新北市這樣的產業,事實上全國重要廠商都在新北,不論ICT、汽車產業,未來台灣很有機會策略性發展。

 

彭:

產業來看,台灣有很好的機會。全世界普通重型機車真正製造、生產、銷售數量最多的國家其實在台灣。電動自行車中國比較多,如果120CC電動機車,台灣的數量、規模、製造能力都凌駕全世界之上,比日本還先進。日本雖然有做國家隊電動機車,但他們產能、產量、技術,電動機車領域都跟不上台灣。


 

第二,我們認為,過去台灣很多成功的產業中,缺乏兩個,第一是硬體核心、第二是軟體核心。以電腦來說,ACER、ASUS,被INTEL綁住運算汽、被微軟綁住作業系統,廠商只能賺毛利低的代工;手機來說,作業系統被掌握在Google安卓、蘋果等,賺錢都要回到上游。但,電動機車來說,不管馬達開發、電池開發,全都掌握在台灣自己的產業中,像Gogoro上游197家供應商,全都是台灣廠商、沒有任何一個IP是跟國外買的。因此,如果這個產業有一天可以複製到國外,這些智慧財產權的財務、財力,都會回到台灣廠商,不用上繳給國外上游廠商,這件事對我們來說不只有利基,還能嘉惠全產業的產業轉型。

 

我們希望透過ICT跟傳產結合,引進工業4.0,把所有制裁全留在台灣。如果有一天電動機車普及,最大受益者會是台灣產業、所有消費者,甚至在台灣上班的每個人。

 

王:

國家隊就像經濟學說的幼稚產業,就是技術不錯、技術有潛力、政府有補助輔導,一陣子就可以在國際發光發熱。像我們早期ACER、光陽機車,其實是品牌效益,讓台灣形象提升。現在台灣還有機會透過電動機車、做品牌,提升台灣形象。

 

但台灣電動機車只有40萬輛,一般來說就是所謂的規模經濟。像過去面板,一開始很貴,但慢慢價格降低到一個點,就是臨界密集,超過臨界密集的時候,比如40萬輛到100萬輛,台灣就有很大的國際競爭力可以出口、超越關稅協定。但什麼產業有機會?事實上是有創新能力、技術領先或有機會領先的,不能說一輩子都靠都靠補助、當幼稚產業,所以必須是創新的、技術領先的、有機會規模經濟,且要有很堅強的中衛體系,上中下游合作,這些有潛力、政府輔導才有意思,補助將來成為明星產業。

arrow
arrow

    羊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